【导语】文言文是语文的一大难点,其中,虚词的解读是重点。下面广州成考网为大家整理了大学语文虚词解读资料,希望可以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帮助!
则
一、连词
(一)可以连接词、短语或句子,表示不同的逻辑关系。
主要有:
1、表示顺承接继关系,可酌情译为"就"、"于是"、"那么"等。
例如:
(1)既来之,则安之。(《季氏将伐颛臾》)
(2)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(《寡人之於国也》
(3)若弗与,则请除之,无生民心。(《郑伯克段于鄢》)
(4)抵暮,则前所受赠金者出。(《报刘一丈书》)
2、表示逆向转折关系,可酌情译为"却"、"反倒"、"然而"、"但是"等。
例如:
(1)人死,则曰:"非我也,兵也。"(《寡人之於国也》
(2)今取人则不然。(《谏逐客书》)
(3)臣欲奉诏奔驰,则刘病日笃;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(《陈情表》)
(4)我则或一日而返焉,或二三日而返焉,或五六日而返焉,故彼岸终不可达也。(《论毅力》)
(5)他植者则不然。(《种树郭橐驼传》)
3、表示让步关系,可译为"虽然"、"倒是"等。
例如:
(1)美则美矣,抑臣亦有惧矣。(《国语。晋语九》)
(2)善则善矣,未可以战也。(《国语。吴语》)
(3)巧则巧矣,未尽善也。(《傅子。附录》)
4、表示承接关系。译为“原来”“已经”。
公使阳处父追之,及诸河,则在舟中矣。(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)
其子趋而往视之,苗则槁矣。(《拔苗助长》)
5、表示条件、假设关系。译为“假使”“如果”“要是……就”“那么”“就”“便”。
王知如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(《寡人之于国也》)
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。(《捕蛇者说》)
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(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)
君能有终,则社稷之固也。(《晋灵公不君》)
6、表示并列关系。这种“则”字是在几件事对举时使用,可译为“就”,或不译。
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(《师说》)
入则孝,出则弟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小则获邑,大则得城。(《六国论》)
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(《师说》)
二、副词
1、用在判断句中,起强调和确认作用,可译作“是”“就是”。
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(《岳阳楼记》)
此则寡人之罪也。(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)
2、或许
我决起而飞,枪榆枋而止,时则不至,而控于地而已矣。(《逍遥游》)
三、名词
1、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。
《论语》六则
2、准则,法则
以身作则
本文标签:广州成考大学语文2022年广州成考专升本语文文言文虚词解读:则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(http://www.020gzck.com)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添加
资深老师在线与您直接进行交流、为您解答
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添加